公司上市后,对于外界的关注,李红不喜欢它成为一种压力或者动力,她还是愿意活在自己的节奏里
靠做餐饮让乡村基成为美国上市公司的李红,学会做饭时是几岁?坊间流传是8岁,但李红予以否认,说8岁那年自己应该只会拢火,“而且是被迫的。”
无论如何,从一个李红自己也说不清的年份起,她就爱上了做饭这件事。一直到现在,当很多人把兴趣变成职业后就开始懈怠乃至厌烦时,李红却热情如初。她说,一开始的快乐在于做好吃的东西本身,后来的快乐,则在于看着自己的团队,看着公司成长这些事。
在过去十年中,从规模上看,这种成长的速度不算快,从第一家店到第九家店,李红用了10年时间(1997-2007)。或许,李红曾经希望就这样一直不紧不慢的把乡村基做下去。“那时候完全是凭兴趣在做,想什么时候开就什么时候开。”李红回忆说。直到一个偶然机会,红杉资本的计越在来重庆出差时,发现了这家低调但是生意火爆的公司,经过研究,海纳亚洲的龚挺和红杉资本沈南鹏决定考虑投资。
沈南鹏为了见到李红,让助理一个月给乡村基公司打过四次电话。起初,李红对风投不感兴趣,说自己不需要钱。最后一个著名的“盲人和球员的故事”打动了她。这个故事大意是说,一个自卑的男孩在球队里总是替补很自卑,他的父亲每次都在看台上鼓励儿子,为他的每一次上场鼓掌,后来这个男孩终于成为了球队主力,但父亲去世了。男孩告诉队友,其实父亲是盲人,看不到他踢球。
我问李红这个故事究竟哪一点打动了她?是否表明,做风投的虽不懂餐饮,但是仍旧坚信她会成功?李红大笑,“不是这样的。”她说这些热情的投资者告诉过她,所谓风投就是要冒风险,他们其实也不知道谁会成功,一家公司会走多远,他们虽然也看财务数据,但更多是凭对商业的感觉。“他们就是一群在旁边鼓劲的人,可以帮你出谋划策。”正是这种“我其实不知道你能走多远”的坦诚,反而打动了李红。
“因为我不喜欢被别人期待,那种感觉,就好像在学校老师一定要让你考高分。”她说。
从创业之初一路走来,其中艰辛不必说。李红在艰辛中寻找的就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节奏做事的快乐和从容。李红把公司前十年看作是一个团队培养阶段,“就是随着自己的喜好度来开店,没有压力一定要开多少店。”在这种慢工出细活的从容中,乡村基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,培养了自己的顾客群。
但该来的还是来了。是否在2007年那个时点上她也需要一个外力再推乡村基一把?如果倒退三年,在2004年沈南鹏讲同样的故事,能否打动她?李红眼睛也没眨就回答:“2004年人家也不来投啊!”她认为IPO上市对于自己和乡村基,都是天时地利人和各种因素形成合力的结果。
李红曾经想要把IPO给自己的影响降到最低,还是因为那个原因:她是一个需要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感觉做事的人。风投进入前,她对沈南鹏说,不要逼着我一定开多少店。沈答应。但是最终乡村基还是开始了快速扩张。从2008年开始,乡村基开店速度加快,至2010年底门店数量超过110家。
这并不是沈南鹏要求的。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,沈南鹏对于包括乡村基在内的所投资公司提出风险警告,建议各家公司采取保守策略应对危机。但李红不为所动。
21世纪网站|
华尔街日报中文网|
中国经营报社网站|
世界经理人网|
每日经济新闻网|
BNET商业英才网|
价值中国网|
麦肯锡季刊|
哈佛商业评论网|
沃顿知识在线|
BCG咨询|
IBM价值研究院|
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|
野村证券|
IINSEAD智库网|
猎聘网|
商业评论网|
财经国家新闻网|
新浪财经|
网易财经|
腾讯财经|
凤凰财经|
东方财富网|
中国新闻网|
一财网|
华讯财经|
cri国际在线|
中国证券网|
大智慧|
中商情报网|
创业邦|
搜房网|
携程网|
天下金融网|
ZOL企业信息化|
华声在线|
Windin万点|
比特网CIO|
译言|
媒介网|
赛迪经略|
挖贝网|
商报供求网|
市场部|
中投顾问|
城市中国|
资金管理网|
会唐网|
android开发者社区|
DOIT|
21财经搜索|
阿里巴巴生意经|
人大EMBA|
中国时尚品牌网|
北京写字楼网|
上海房产网|
虎嗅网|
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|
环球外汇网|
迈点网|
创业家|
中国日报网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