雅虎这个变数在阿里巴巴内部爆发,或许是迟早的事。马云与巴茨,都在伺机中
2010年下半年,“雅巴事件”曾被坊间热炒;即使时至今日,这一事件也尚未画上句号。
春节前半个月,当我们在北京华侨大厦偶遇马云时,正值外界纷纷猜测“雅巴纷争”将何时落幕。他脱掉千层底布鞋,把脚放在茶几上,轻描淡写地来了句:“外界说10月份(雅虎会行动),现在都1月份了。(美国雅虎)即使派十个董事进来,不还是按照正确的事情做?你不派董事进来,我也会听你有没有道理,没有道理(的话),一万个董事都没用!”
在后来给记者的短信中,马云再次强调:资本对于我们,真的不是像对有些公司和团队那样重要。
3月这次采访,他又说:“很多人创业是为了拿融资,这种公司第一天就死了。我从第一天开始,就是想改变、去影响、去发展,别人给我钱是认同我这个梦想。我拒绝掉的风险投资,拒绝的资本远远超过人家,但是正因为这样我才会强势。”
溯源
2005年8月11日,美国雅虎以10亿美元加雅虎中国的资产换购阿里集团40%股权(后稀释为39%),及35%的投票权。最终,阿里巴巴股权结构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:雅虎公司(39%)、软银(29.3%)、以马云为首的阿里巴巴员工持股(31.7%)。
在吴鹰看来,当时马云的策略足够聪明:“这么多钱进来,因为要稀释股份嘛,他也比较重视他的控制权。所以他就说:你虽然占了40%的股份,但是只有35%的投票权;阿里巴巴管理层的投票权是比资金的比例加了5%。还有就是他们不能随便把马云解雇。当然这也是一个双向的约束。”
在当时这桩震惊全球互联网业界的交易中,人们普遍认为马云做了一笔很划算的买卖。但就是这样一笔买卖,细节中却埋伏着变数。而这些变数在2010年10月生效:一、雅虎投票权从当时的35%增加至39%,第一大股东实至名归;二、雅虎可增加一个董事会席位;三、雅虎可辞退CEO马云。
为什么设定了5年期限呢?马云说:“当年我是想,到2010年,我就不会干下去了,我就去当老师了。”
当时,雅虎创始人杨致远说过,“都是中国人,一起做点对中国有意义的事。”这确实打动了马云。“当年很重要的是杨致远和马云互相之间的信任,促成了这件事情。再有就是软银董事长孙正义的鼓励。”吴鹰分析说。
但是,马云的“老师计划”并未付诸实施。非但如此,自2009年1月卡罗·巴茨接替杨致远任职美国雅虎CEO以来,这种隐藏的风险似乎越来越强烈、现实。自此,阿里巴巴与雅虎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微妙,不和谐声音频发。
巴茨上任之初,马云就曾去美国拜访。据说,这位“铁娘子”居然当着阿里巴巴管理层的面,指责他没有把雅虎中国做好。马云对《中国企业家》说:“雅虎中国搞成这个样子,又不是我把它搞坏的,本来就没好。雅虎美国都沉下来啦。我们进雅虎中国才发现是美国雅虎都出问题了。所以,人家说,雅虎中国没搞好,so what?骂骂又不痛。”
2009年9月,当阿里巴巴正在搞成立10周年庆典,雅虎突然宣布将出售其持有的阿里巴巴1%的股份,此举甚为诡异,让“思维如外星人”的马云都措手不及。